2019年《血液病主治医师》诊疗常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9年02月25日 来源:来学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因外周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的疾病,临床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特发性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1.急性型 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80%以上,发病前有病毒感染病史。全身皮肤淤点、紫癜、淤斑,可有血泡及血肿形成。鼻衄、龈血多见。BPC<20×109/L,可有内脏出血,严重可有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2.慢性型 起病隐袭,多为皮肤、黏膜出血,大出血少见,长期出血可有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 急性型血小板多低于20×109/L,慢性型常在50×109/L左右。

2.骨髓象:急性型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慢性型骨髓巨核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3.血小板功能一般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4.PAIgGs及PAC3水平升高。

【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

(1)多次化验血小板<100×109/L。

(2)脾脏不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碍。

(4)以下5条中应具备1条

①强的松治疗有效;

②切脾治疗有效;

③PAlgG增高;

④PAC3增高;

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分型

(1)急性ITP

①临床起病急,一般发病前1~3周多有感染史,常见儿童,多呈自限性,治愈后至少6个月内不复发。

②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常低于20×109/L,血小板寿命显著缩短。

(2)慢性lTP

①临床起病多缓慢,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程长,多迁延不愈。

②血小板减少程度不一,多为(30~80)×109/L。

【鉴别诊断】

1.Evans综合征:是ITP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

2.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前有服药史或有原发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病如约有1/3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ITP。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有血小板少、溶血、发热、肾功异常及神经系统障碍。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严重出血应该卧床休息。

2.糖皮质激素

一般情况下为首选治疗。泼尼松0.5~1mg/kg/d,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5~10mg/d维持3~6月。

3.免疫抑制疗法可选用下列一种药物,但常选长春新碱。可与皮质激素合用。

(1)长春新碱2mg,与pred联合,每周1次静脉注射,但持续点滴8小时疗效更佳,4~6周一疗程。

(2)环磷酰胺50~150mg/d,分次口服,应注意定期查白细胞,3~6周才获疗效。

(3)硫唑嘌呤100~150mg/d,分次口服,注意事项和疗效同环磷酰胺。

4.其它治疗

(1)达那唑 400~600mg/d,分次口服,用于难治病例,应注意肝功能。

(2)环孢素A3~5mg/kg/d+强的松10mg/d。

(3)难治病例可用a干扰素300万u/次,3次/W,若2周有效再维持6周。

(4)IL一11 1.5mg/d,连用10~14天。

(5)TPO 15000u/d,连用4~10天。

5.脾切除 用激素等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或临床症状严重,经各种治疗无法控制者;或皮质激素虽然有效,但维持量大于15mg/d者。一般45岁以内,70%~90%切脾后可获明显疗效。

6.急症处理

(1)输注血小板

(2)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d×5。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