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提升】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习题(5)
2019年08月30日 来源:来学网1.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的教育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社会
B.近代社会
C.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
2.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以及(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A.教育与生产力
B.教育与政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3.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
A.专门职业
B.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D.非专门职业
4.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这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影响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不包括( )。
A.认知失调
B.态度定势
C.家庭教养模式
D.道德认知
7.班杜拉认为( )对于人格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改变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A.说服教育
B.观察学习
C.制度规范
D.自我约束
8.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9.我国戏剧家焦菊隐先生回忆他的小学校长:“校长从不作训话、演讲诸如此类的事。但到毕业时,校长说,我送你‘亮俦’这个别号,不是叫你学诸葛亮那样去做大官,而是要你能和他一样安心务农。”这位校长赠“号”的做法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角色扮演法
B.心理暗示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10.皮亚杰采用(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D.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的一个特征就是: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除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外,其他社会的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2.D【解析】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教育与社会和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3.A【解析】略。
4.A【解析】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幼儿在面对月亮会动这一新的刺激情境时,将它整合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所以,答案为A项。
5.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内涵。
6.C【解析】影响态度和品德的条件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7.B【解析】班杜拉的社会模仿模式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8.A【解析】(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是指:①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2)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强调: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②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要求: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4)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指:①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②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9.D【解析】榜样示范法就是运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有意成就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榜样人物的行为方式来要求自己,达到德育的目的。
10.D【解析】皮亚杰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科尔伯格采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