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考点辅导:宏观经济分析
2020年02月21日 来源:来学网2020年上半年银行职业资格6月3、4日考试,预计在3月份报名,网上报名。银行职业资格考试正在紧张地进行备考中,很多同学感觉最近头脑一片空白,对于怎么去学习好银行职业资格课程很是迷茫,下面来学网小编将给大家带来2020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各章节考点辅导,一起看看吧~
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经济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与银行经营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四个,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分别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等指标来衡量。
(一)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GDP 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GDP 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二)充分就业与失业率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衡量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三)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的经济现象。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DPDeflat。r)。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四)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它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是一定时期内对外交往的全部发生额,它既包括了价值对等转移,也包括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既包括引发外汇收支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易货及补偿贸易等国际经济交易。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地记录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国际收支项目及金额的统计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经常账户,是指针对本国对外经济交易经常发生的和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账户。
二是资本与金融账户,是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金融账户是指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交易。
三是错误与遗漏账户,是人为设立的抵销账户。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的丧失、资本的大量外流、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本币的大幅贬值,甚至导致严重的货币和金融危机。而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既使大量的外汇储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又常常因为购买大量的外汇而增加本国货币投放,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二、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在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使消费支出增加,社会购买力上升,市场兴旺,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市场预期好转,企业投资意愿增强;生产发展迅速,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数额显著增加,利润激增,这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也处于最高水平。
在经济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失业人口增加,消费需求开始减少,商品滞销,生产缩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严重下降。企业破产倒闭使银行贷款坏账增加,导致银行贷款收缩,信用投放能力锐减,经营利润也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在经济复苏阶段,公众对市场信心恢复,企业投资意愿增加,企业开始增加投资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利润增加,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也显著扩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和利润也有明显扩大。因此,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就会比较好;如果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与萧条之中,那么银行业整体上也难以保持健康。
当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货币贬值时,往往容易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四大类:(1)货币危机。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受到投机性袭击时,该货币出现持续性贬值,迫使当局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度提高利率。(2)银行危机。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3)外债危机。一国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支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4)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系统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会给银行带来重大影响,常常会导致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倒闭,使银行稳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金融危机一旦引发经济基本面的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极端萧条中,就会发展为经济危机。
三、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国民经济构成,一般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投资结构等。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从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从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这里主要介绍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结构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 2018 年 3 月 27 日发布了《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划分中的行业类别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三次产业划分为: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二)消费投资结构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 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
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各国的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并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相互促进,推动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资本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流动更加自由。
非常时期,借助在线学习,自我赋能,苦练“内功”,为疫情过后的经营与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坚信没有病毒的春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