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习题:练习七
2017年12月28日 来源:来学网2018年二建备考所剩时间不多了,想要一次通关二建,此时不备考更待何时,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岩石工程分类中的岩石质量内容通常采用( )指标来评价。
A.岩石抗拉强度 B.岩体抗压强度
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D.岩石三轴抗压强度
2.按照普氏系数的岩石分级方法,厂值在( )以下的属于软岩和较软岩石。
A.1 B.2
C.3 D.4
3.RQD的意思是( )的代号。
A.岩石质量指标 B.岩石裂隙性指标
C.岩土水化系数 D.材料耐久性指标
4.当岩石工程分类中的若干分类条件有不同评价结果时,则正确的结论是( )。
A.无法评价该岩石工程分类的等级
B.需要重新验证不同评价参数值
C.以其中最低评价的结果为准
D.以各项评价等级的平均值为准
5.如岩石边坡内结构面的倾斜角为( )时,对边坡稳定有利。
A. 30°时 B.等于边坡的坡角
C.小于边坡的坡角 D.大于边坡的坡角
6.关于岩石边坡几何形态对其稳定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边坡的( )。
A.坡度越大越不利于边坡稳定
B.高度越大越不利于边坡稳定
C.坡脚越小越不利于边坡稳定
D.坡面越凹越不利于边坡稳定
7.抗滑桩作为边坡稳定的方法,适用于( )条件。
A.存在大范围滑动隐患
B.属于浅层滑坡隐患的边坡
C.滑动面不明确的边坡
D.具有多滑动面的边坡
8.滑面爆破的边坡加固方法,不适用于( )的边坡。
A.具有浅层滑坡隐患 B.滑面不明确
C.处理非顺层滑坡隐患 D.存在较厚的滑动层
9.对于露天矿山的边坡稳定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 )的影响。
A.岩石性质 B.边坡角度
C.矿坑面积 D.结构面性质
10.支架拉杆的作用是( )。
A.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B.提高支架的抗变形能力
C.提高支架的承压能力 D.使荷载平均到支架上
11.施工要求支架与围岩背紧主要是为了( )。
A.形成支架对围岩的作用
B.限制围岩产生无限制变形
C.提高支架承受能力
D.减少围岩的变形压力
12.关于可缩性支架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可用在围岩变形大的井巷地段
B.它适用于地压大的地方
C.它可以避免支架因为压力大而受损
D.它会造成断面缩小而用于小断面井巷
13.矿山巷道支护中,下列适合木支架应用情况的是( )。
A.地压较大 B.巷道服务年限较长
C.掘进巷道的临时支架 D.断面较大的巷道
14.关于锚杆支护的作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锚杆可利用其较高的抗压性能承受围岩的大压力
B.锚杆用较高的抗剪强度阻止岩体沿滑面的滑动
C.锚杆靠钢材的高模量可以约束围岩的变形
D.锚杆靠其抗拉强度来对抗围岩扩容变形的张力
15.锚杆锚头于围岩的固定,以( )手段最可靠。
A.水泥卷锚固 B.管缝张力锚固
C.机械锚固 D.树脂粘结锚固
16.无须列入锚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的是( )。
A.抗拔力 B.树脂与围岩的粘结力
C.锚杆杆体材质 D.托盘密贴岩帮
17.关于喷混凝土支护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止围岩风化
B.不能单独作为巷道支护形式
C.防止围岩破碎松动
D.不能承受围岩较大变形
18.关于锚喷网联合支护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联合支护可同时发挥锚杆与喷混凝土两种支护的优点
B.喷混凝土还可改善围岩整体性而提高锚杆的支护效果
C.锚杆是决定支护控制围岩深度范围的主要因素
D.钢筋网的作用是提高喷混凝土的刚性
19.关于衬砌支护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衬砌支护主要用于服务年限较长的巷道、硐室
B.衬砌支护施工前都应完成模板质量、规格的检查、验收
C.巷道衬砌支护的合理断面形式主要是拱形、梯形
D.无论哪种衬砌支护,都要求壁后充填饱满
20.关于收敛变形测量的功能和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敛计可以测量巷道内任意两点间的相对位移
B.收敛测量可以获得巷道表面位移的速率
C.当巷道表面位移大小不再变化时说明围岩开始稳定
D.当围岩变形曲线开始平缓则就可以考虑二次支护
21.关于多点位移计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点位移计也可以判断围岩松动范围
B.多点位移计是测量巷道表面多个测点位移的仪器
C.多点位移计布设需要弹簧张紧
D.围岩是否有离层现象不能用多点位移计测定
22.关于巷道松动圈测量结果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认为声波速度低于原岩声速的区域就属于松动圈范围
B.松动圈范围越大则围岩稳定越困难
C.围岩的声速越低说明岩体的质量越差
D.松动圈就是围岩因巷道开挖引起应力集中造成的破碎范围
23.关于井巷应力实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衬砌墙体荷载测量可以采用压力枕
B.围岩应力测量的内容和原岩应力相同
C.喷混凝土荷载一般采用表面应力测量
D.支架腿柱下布设测力盒可以获得支架的总荷载
1.C; 2.B; 3.A; 4.C; 5.D; 6.D: 7.B; 8.A;
9. C; 10. A;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B; 18. D; 19. C; 20. C; 21. A; 22. D; 2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