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科主治医师·神经内科学章节辅导讲义(5)

2018年01月11日 来源:来学网

 

 

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中,考生需要结合2017年相关情况进行。备考前期,需各位考生勤加练习,多看辅导、多做试卷。对于2018年内科主治医师神经内科学相关辅导资料,来学网小编搜集整理如下!

 

第二节 脑干、脑神经、脊髓

 

一、脑干

 

脑干上与间脑下与脊髓相连,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内部结构主要有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和网状结构。脑干下界为锥体交叉,上界为视束平面。脑桥和延髓结合处有一分界的桥延沟,中脑大脑脚与脑桥上缘也有一分界沟。小脑上脚的多数神经纤维发自小脑的齿状核及其他相应核团,在脑桥和中脑结合处越过中线,主要与对侧红核相连接;小脑中脚含有来自对侧脑桥基底部神经元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这些神经元为连接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二级神经元,它们接受穿过内囊下行的皮质脑桥束的神经冲动;小脑下脚为进入小脑皮质的上行神经纤维。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1.脑干神经核 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中脑有第Ⅲ、Ⅳ对脑神经的核团;脑桥有Ⅴ、Ⅵ、Ⅶ、Ⅷ对脑神经的核团;延髓有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的核团。除上述脑神经核意外还有传导深感觉的中继核(薄束核和楔束核)及与锥体外系有关的红核和黑质等。

 

2.脑干传导束 为脑干内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外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3.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中轴内呈弥散分布的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域,称网状结构,其中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为网状核,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及脊髓均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许多神经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反射中枢、呼吸中枢及呕吐中枢等,这些中枢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状结构的一些核团接受各种信息,又传至丘脑,再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以维持人的意识清醒,因此被称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如网状结构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病变水平的高低可依受损脑神经进行定位,如第Ⅲ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中脑;第Ⅴ、Ⅵ、Ⅶ、Ⅷ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脑桥;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延髓。脑干病变多见于血管病、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

 

1.延髓

 

(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2)延髓中腹侧损害:可出现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②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损害);③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可见于椎动脉及其分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

 

2.脑桥

 

(1)脑桥腹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主要表现:①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②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③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2)脑桥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脑桥侧视中枢、内侧纵束、锥体束,主要表现:①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②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③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塞。

 

(3)脑桥背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小脑下脚、脊髓丘脑侧束和内侧丘系,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③病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损害);④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⑥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⑦病侧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⑧病侧偏身共济失调(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损害)。

 

(4)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脑电图正常或有轻度慢波有助于和真性意识障碍区别。

 

3.中脑

 

(1)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表现为: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②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

 

(2)中脑被盖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红核综合征(Benedikt syndrome),侵犯动眼神经、红核、黑质和内侧丘系,而锥体束未受影响。表现为: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②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损害)或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红核损害);③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内侧丘系损害)。

 

二、脑神经

 

脑神经为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它们的排列序数是以出入脑的部位前后次序而定的,其中第Ⅰ、Ⅱ对脑神经属于大脑和间脑的组成部分,在脑内部分是其2和3级神经元的纤维束,第Ⅲ~Ⅻ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脑干内有与各脑神经相应的神经核,一般运动核靠近中线,感觉核在其外侧。其中第Ⅲ、Ⅳ对脑神经核在中脑,第Ⅴ、Ⅵ、Ⅶ、Ⅷ对脑神经核在脑桥,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在延髓。只有副神经的一部分从颈髓的上4节前角发出。

 

脑神经按功能可分为:①运动性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②感觉性神经(第Ⅰ、Ⅱ、Ⅷ对);③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有些脑神经(第Ⅲ、Ⅶ、Ⅸ、Ⅹ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双侧支配。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