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技术士复习指导:病毒性肝炎

2018年09月25日 来源:来学网

来学网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2018年病理学技术士复习指导,更多资讯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医技考试频道!

病毒性肝炎(Virus ha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变质性炎为主的传染病。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和流行,且发病率有不断升高趋势。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原体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戊型病毒存在于血、粪、尿、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中,通过血液途径传染。

  基本病变

  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1. 肝细胞变性、坏死:

  (1)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2)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肝细胞胞浆脱水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胞浆颗粒性消失。 胞浆更加浓缩,胞核浓缩消失。 剩下深红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acidophilic body)。上述改变称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 necrosis)

  (3)点状坏死

  2. 炎细胞浸润

  3. 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

  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目前临床常用分类:

  A.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B. 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a. 慢性持续性肝炎

  b. 慢性活动型肝炎

  C. 重型病毒性肝炎

  a. 急性

  b. 亚急性

  (一)、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最常见,临床上又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病变: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见散在的点状坏死,嗜酸小体并不常见。门管区和肝小叶内有轻度炎细胞浸润。临床上,可出现肝大、肝肋下可触及、肝区压痛、叩击痛,肝功能异常。急性肝炎大多在半年内可逐渐恢复,少数转慢性。急性普通型肝炎镜下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一年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按病程、肝功能情况、免疫状态及病变等的不同将慢性肝炎分为持续性和活动性两种。

  1. 慢性持续型肝炎

  临床症状轻或仅有肝功能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轻,Kuffer细胞增生活跃,汇管区或小叶内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小叶界板无破坏。肉眼观,肝体积增大,但表面光滑。

  2. 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型肝炎病变较重,患者有肝功能持续异常,肝、脾肿大、蜘蛛痣。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带状,并具有以下两种特征:a. 碎片状坏死——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炎细胞浸润。b. 桥接坏死——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政治增生,与小叶内塌陷纤维相连,形成纤维间隔分隔肝小叶结构。肉眼观,肝表面不平滑,呈颗粒状,质地硬。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 急性重型肝炎

  少见。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剧烈,死亡率高。本型病变可见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呈“一片荒凉景象”。残留肝窦扩张充血、出血。门管区大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柔软,包膜皱缩,切面呈红黄相间的斑纹状。故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

  2.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多由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迁延而来。病变特点为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的依托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失去原有的小叶结构,炎细胞浸润,胆管增生明显。肉眼观,肝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结节,质地略硬,切面黄绿色,可见坏死区与岛屿状再生结节交错。

小编:二月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