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特点、查体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
(一)病史特点:1.早产,胎龄为33周;2.发病在出生后6小时以内;3.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二)查体特点1.呻吟,呼吸困难;2.青紫;3.胸廓三凹征(+);4.吸吮反射较弱,觅食、握持,拥抱反射未引出,竖颈、踏步反射未引出。
(三) 实验室检查特点:1.血气分析显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2.胸片显示双肺透光度减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鉴别诊断:HMD需与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湿肺:亦称暂时性呼吸困难,系由于肺液清除延迟而影响气体交换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急促,频率达60~80次/分。重者除呼吸增快达100~120次/分外,尚可有发绀、呻吟、肺呼吸音减低,甚至有湿啰音,但一般于24小时内症状消失。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重者肺野内有斑点状云雾影,叶间及胸腔少量积液,于2~3天内消失。本病多见于足月剖宫产娩出者,症状轻,预后良好。
2.羊水和胎粪吸入:有宫内窘迫史,胎粪污染羊水、皮肤和甲床,复苏时可发现气道内有胎粪;胸廓膨隆,肺部可闻及湿啰音;X线胸片显示肺过度膨胀,肺野内有斑块阴影,肺不张及肺气肿,而无支气管充气征。本病多见于过期产儿。
治 疗:
(一)呼吸支持:应进行血氧和生命体征监测,使PaO
维持在6.7~9.8kPa(50~70mmHg)、SaO
维持在87%~95%间,过高可能导致早产儿氧中毒,引起视网膜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尽早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压力以5~10cmH2O(0.49~0.98kPa)为宜,如压力过高可影响CO
排出,发生肺气压伤和心搏出量降低。
2.机械通气指征:当CPAP治疗无效,PaO
仍<6.7kPa(50mmHg)、或PaCO
>7.9kPa(60mmHg)、或频发呼吸暂停时,则应进行气管插管。
(二)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法:每次剂量为100~200mg/kg,经气管内给药,可用1~2次。
(三)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对混合性酸中毒要先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对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使用5%碳酸氢钠,每次3~5ml/kg,以5%~10%葡萄糖液稀释成等张液,于30分钟内经静脉滴入。
(四)支持疗法 置患儿于适中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左右。每日静脉补液40~80ml/kg。热量应充足。保证呼吸道通畅。
(五)抗生素:应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抗菌素加强肺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临床思维: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诱发因素包括:1.早产儿尤其是小于35周的婴儿,愈早产,表面活性物质(PS)量愈少,此病的发生率愈高。2.糖尿病孕妇的婴儿。3.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临床表现:患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尚好,6~12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增快,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60次,鼻翼扇动,严重者呼吸次数减少,继而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吸气性三凹征和呼气性呻吟,明显发绀。查体可见: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下降,体温不升,皮肤苍白或青灰,全身浮肿伴尿少。胸廓由隆起转为下陷,尤以腋下部更为明显(因肺不张逐渐加重),肺部呼吸音减低。心率由增快到变慢,心音由强到弱,胸骨左缘或心底可听到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肝大。病情一般较严重,如无人工辅助通气,常于3天内死亡。若存活3天以上而无并发症发生者,只要积极抢救,处理得法,有恢复的可能。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x线检查:两肺野透明度明显降低,可见均匀细小颗粒的斑点状阴影(肺泡萎陷与不张)和网状阴影(过度充气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管)为特征。晚期由于肺泡内无空气、萎陷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实变,气管及支气管仍有空气充盈,故可见清晰透明的管状充气征。充气的气管与支气管伸张至节段及末稍气管,类似秃叶分叉的树枝。鉴别诊断:包括湿肺、B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症、吸入综合征。治疗包括:1.一般护理,如体温不升者要保温,为了减少体内耗氧量,应将患儿置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注意相对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2.氧气治疗和人工辅助呼吸:可根据缺氧的严重程度给与一般给氧、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间歇正压通气(IPP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等给氧方式。IPPV和HFOV是保证有效通气的最强有力的手段。3.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的紊乱4.防治感染5. 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应注意早期给药。预防包括作好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有早产可能的孕妇或羊水检查提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者,一般选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每日2次,每次6mg,肌内注射,共用2天。但对于有严重高血压、感染、出血、胎盘功能不全者切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