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某施工单位承担一主立井井筒工程,井筒净直径为5.5m,深度为650m,单层井壁,表土段与风化基岩段为钢筋混凝土支护,基岩段为素混凝土支护。建设单位提供地质资料显示:该井筒表土段为60m,主要地层有黏土层为25m、砂层为6m,以及砾石层为29m,最大涌水量为8m^3/h,静水位标高受地表水补给明显,在-35~-20m之间波动,采用普通法施工。基岩段地层地质条件简单,没有明显地质构造,最大涌水量为8m^3/h。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为12月1日,2个半月的准备工期,3月15日正式开挖。
施工单位根据合同以及相关资料制定了施工方案,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采用双层吊盘,上层吊盘用来布置分灰器、信号室、抓岩机、水箱;下层吊盘安装卧泵,以及作为绑扎钢筋和浇筑、振捣混凝土操作用盘。工作面涌水由风泵排至吊盘水箱,再由卧泵排至地面。模板段高为4.0m,模板净直径为5500mm,在表土段可根据地层需要缩小为2.0m段高。该方案报经施工单位审查修订,并经批准后执行。
施工单位在基岩段施工前,编制了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部分内容如下:基岩段井筒施工作业方式采用掘砌混合作业,劳动组织形式为滚班作业,配备专业班组,正规循环作业时间20h,正规循环率90%。
施工单位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准备,在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建设单位由于征地问题,导致开工日期拖到了6月1日进点,8月1日正式开完。由于7月雨季雨水为十年一遇,施工砂层时涌水量达到了9m^3/h,施工单位被迫采用板桩法与工作面降水法相结合,影响工期10d,增加费用30万元。施工完砂层后,施工单位在10d内提出了索赔意向、索赔报告以及相关资料。
事件二:井筒施工到560m时,发现上部在450m到500m之间,有三模混凝土强度略低于设计强度,有两模的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设计强度,施工单位经监理单位同意,邀请了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发现有一模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余都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问题:
1.写出施工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给出原因或者正确做法。
2.施工单位在基岩段施工时应配备哪几个井下专业班组?
3.基岩段作业规程中,列式计算月综合进尺(按每月30.5d计算)
4.在事件一中,施工单位的索赔程序和索赔要求是否合理?并给予解释。
5.在事件二中,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应该如何处理这起质量事件?
正确答案:
1.施工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及原因或正确做法如下:
(1)双层吊盘不合理,因为井筒直径较小,设备复杂,双层吊盘难以布置,应为三层吊盘;
(2)信号室布置在上层盘不合理,应布置在下层盘;
(3)抓岩机布置在上层盘不合理,应布置在下层盘;
(4)分灰器布置在上层盘不合理,应布置在中层盘或者下层盘,因为上层盘没有保护,人员操作不安全;
(5)下层吊盘安装卧泵,下层盘需要安装抓岩机与信号室,空间较小,卧泵应安装在中层盘
(6)下层盘用来作为绑扎钢筋和浇筑、振捣混凝土操作用盘不合理,因为下层盘的位置与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振捣位置不一致,应采用辅助盘;
(7)模板净直径5500mm不妥,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模板会有变形以及一定的偏差,为了保证井筒净直径尺寸误差在0~50之间,模板净直径应略微放大一些,通常应为5510~5540mm。
2.通常立井施工采用专业班组的时候,依据工序设置四个专业班组,分别是打眼爆破班、出渣班、砌壁班、出渣清底班。
3.计算:月综合进尺=24÷20×4.0×90%×30.5=131.76m
4.事件一中索赔程序是合理的,在事件发生后的28d内提出了索赔意向,且在索赔意向提出的28d内提交了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
索赔要求也是合理的,因为是业主征地的原因导致了本该在枯水季节施工的流沙层拖到了雨期施工,造成了流沙层静水位上升,施工难度明显增大。
5.事件二中,对经过第三方无损检测合格的4模混凝土应予验收通过;对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可由设计单位进行验算,如果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以给予让步验收;如果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应当推倒重做,或者是重新浇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