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2019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前辅导(2)

2019年08月11日 来源:来学网

     “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知识在于点滴积累,巩固基础知识,才能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各章节知识要点,希望在备考的路上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一、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故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亲水性)。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组成,药物要具有一定的脂溶性(亲脂性)。

>>中庸平衡。亲水性或亲脂性过高或过低对药效都不利。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需在水相和脂相(有机相,油相)间多次分配,因此要求药物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脂水分配系数: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用P表示,定义: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脂水分配系数,脂前水后,所以是脂相除以水相(脂上水下);P值越大,脂相中浓度相对越高,脂溶性越高。

  药物分子结构改变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比较大。

>>引入极性较大的羟基(-OH,脱胎于H2O)时,药物的水溶性加大,脂水分配系数下降5~150倍。

>>引入吸电子的卤素原子(F、Cl、Br、I),亲脂性增大,脂水分配系数增加;

>>引入硫原子(S,想象硫磺)、烃基(烷基,碳链,如-CH2CH3,火字旁,火上浇油)或将羟基换成烷氧基(如-OCH2CH3),药物的脂溶性也会增大。

  生物药剂学分类:溶解性(水溶性)和渗透性(脂溶性)

分类

特征

归属

决定因素

代表药

高水溶性、高渗透性

两亲性

胃排空速率

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卓

低水溶性、高渗透性

亲脂性

溶解速率

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匹罗昔康

高水溶性、低渗透性

水溶性

渗透效率

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

低水溶性、低渗透性

疏水性

难吸收

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物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子型)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同时存在于体液中。

  计算题:解离型和非解离型药物浓度的比值。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分类

吸收特点

举例

弱酸性药

胃液中(pH低)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水杨酸、巴比妥类

弱碱性药

胃液中(pH低)呈解离型,难吸收

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

肠液中(pH高)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碱性极弱药

胃中解离少,易吸收

咖啡因和茶碱

强碱性药

胃肠中多离子化,吸收差

胍乙啶

完全离子化

胃肠中多离子化,吸收差

季铵、磺酸

  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一)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转运、转运体的影响

  各种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称为跨膜转运。

  跨膜转运分3种:被动转运、载体介导转运和膜动转运。

1.小肠上皮细胞的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

PEPT1是介导药物吸收的摄取性转运体,底物为二肽、三肽类药物。二肽类药物有乌苯美司、β-内酰胺类抗生素、ACE抑制剂、伐昔洛韦,三肽类药物有头孢氨苄。因此β-内酰胺类与ACE抑制剂类互相之间、同类之间不宜合用,影响彼此的吸收,达不到疗效。

  对吸收较差的药物可通过结构修饰增加转运体转运,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如阿昔洛韦+L-缬氨酸→伐昔洛韦(前药),通过PEPT1吸收增加(D型缬氨酸不识别)。

2.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体P-糖蛋白(P-gp)

  奎尼丁抑制P-gp,使地高辛经P-gp的外排性分泌减少,重吸收增加,血药浓度增加。

  注解:P-gp相当于捣乱分子,把好不容易吸收进细胞的地高辛给排出去了。奎尼丁干掉了捣乱分子,于是地高辛的浓度就升高了。

(二)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1.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主要分布于肝脏,90%以上的药物代谢都要通过肝微粒体酶的细胞色素。主要有CYP1A2(占总P450代谢药物的4%),CYP2A6(2%),CYP2C9(10%),CYP2C19(2%),CYP2D6(30%),CYP2E1(2%),CYP3A4(50%)。

(1)对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作用

CYP抑制剂分3类:可逆性抑制剂、不可逆性抑制剂和类不可逆性抑制剂。

(2)对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如与谷胱甘肽发生共价结合,产生毒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药品的患者,再同时大量饮酒就会产生毒性。

2.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hERG)的影响

  许多药物对hERG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引起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产生心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主要为心脏疾病用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和强心药。

  药物导致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成为已上市药品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要包括对心脏复极和Q-T间期的影响。各国新药审批部门要求新药上市前需进行hERG抑制作用的研究。

(三)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

  药物在和生物大分子作用时,一般是通过键合的形式进行结合,这种键合形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大类。

1.共价键键合

  共价键键合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例如烷化剂类抗肿瘤药,与DNA中鸟嘌呤碱基形成共价结合键,产生细胞毒活性。

2.非共价键键合:可逆,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1)氢键:最常见,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最基本键合形式。

(2)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通常见于羰基类化合物,如乙酰胆碱和受体的作用。

(3)电荷转移复合物:抗疟药氯喹可以插入到疟原虫的DNA碱基对之间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4)疏水性相互作用;

(5)范德华力。

(四)药物的手性特征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对映异构体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旋光性有差别。但对映异构体之间在生物活性上有时存在很大的差别,有时还会存在代谢途径的不同和代谢产物毒副作用的不同。

  手性碳:与四个不同基团相连的碳原子,常用*标记。

  判断标准:①饱和碳原子;②四个不同基团。

  第三节 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

  第Ⅰ相生物转化(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

  第Ⅱ相生物结合,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或谷胱甘肽,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经共价键结合。

  一、药物结构与第Ⅰ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代谢规律:总体趋势由极性小/水溶性差,变得极性大/水溶性好,走肾、走水,易于排泄,更安全。结构的变化:多数药物是增加羟基,和/或减少极性小的基团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