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药师基础知识考点:体温及其调节

2019年12月03日 来源:来学网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

  1.体温的定义

  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正常值

  腋窝:36.0~37.4℃;

  口腔:36.7~37.7℃;

  直肠:36.9~37.9℃。

  2.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

  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

  ②性别差异:成年女性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

  ③年龄差异: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

  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二、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

  1.产热过程:

  安静时:主要是肝脏产热;

  运动时:骨骼肌为主。

  寒冷时:

  ①寒战产热: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②代谢产热(非寒战产热):通过物质代谢产生的热量,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也可刺激产热。

  寒冷刺激可兴奋下丘脑后部的寒战中枢,经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寒战。

  2.散热过程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体表体温时,通过:

  ①辐射散热(最主要) :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出。

  ②传导散热:直接传给与皮肤接触的较冷物体。

  ③对流散热:指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

  ④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主要是蒸发散热。 包括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形式。

  三、体温的调节

  1.温度感受器的类型

  ①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上神经末梢,分为冷感受器(为主) 和热感受器。当局部温度升高时,热感受器兴奋;温度降低时,冷感受器兴奋。

  ②中枢温度感觉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内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元,包括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为主) 。

  2.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0/AH)活动在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热刺激使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呼吸加快,皮肤散热过程加强;

  寒冷刺激使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导致寒战、皮肤产热过程增强。

  3.调定点学说

  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着类似恒温器的调定点。

  热敏神经元对温热感受的阈值为37℃ ,称为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当中枢温度高于调定点,中枢的调节活动使产热降低,散热加强;反之,中枢温度低于调定点,中枢调节活动加强产热,降低散热,直到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从生理学角度出发,体温是

  A.舌下温度

  B.直肠温度

  C.腋窝温度

  D.机体表面平均温度

  E.机体深部平均温度

  『正确答案』E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干网状结构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大脑皮层

  『正确答案』D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