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试题】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强化试题(五)
2020年01月07日 来源:来学网来学网提醒:2020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暂未公布,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较多,考生可提前备考。在此小编整理了以下试题,希望能帮助考生备考。
第五节 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A1
1、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前庭器官障碍
B、视觉紊乱
C、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D、骨骼肌肉损伤
E、免疫功能低下
2、局部振动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发作性白指或白手
B、肢端感觉障碍
C、类神经征
D、多汗、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E、以上都不是
3、不属于局部振动的操作是
A、拖拉机驾驶
B、电锯伐木
C、建筑灌浆捣固
D、风钻凿岩
E、风铲清砂
4、目前评价振动强度大小的最常用的物理量是
A、时间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E、频率
5、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
A、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
B、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
C、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
D、排除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6、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
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
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
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
7、影响振动不良作用的重要外界条件是
A、潮湿
B、高温
C、寒冷
D、热辐射
E、以上都不是
8、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
A、发作性手指变白
B、感觉迟钝
C、血管痉挛和变形
D、肌无力、肌萎缩
E、听力下降
9、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加速度、频率、位移
B、位移、振幅、加速度
C、接触方式、加速度、位移
D、频率、振幅、加速度
E、振幅、频率、速度
10、生产性振动按作用人体的部位分为
A、垂直搌动、水平搌动
B、全部振动、部分振动
C、机械振动、电动振动
D、全身振动、局部振动
E、以上全不是
11、手臂振动病是
A、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B、末梢神经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
C、手指骨骼变性为主的疾病
D、手部皮肤缺血为主的疾病
E、手部肌肉和血管损伤为主的疾病
12、听觉适应是指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检查时听阈提高
A、10dB
B、>30dB
C、10~15dB
D、15~20dB
E、20~30dB
13、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的噪声容许标准为
A、85dB(A)
B、75dB(A)
C、65dB(A)
D、55dB(A)
E、90dB(A)
14、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
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
B、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C、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D、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E、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
15、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
A、总声级
B、A声级
C、B声级
D、C声级
E、D声级
16、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生殖系统
D、心血管系统
E、以上都是
17、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原则
A、有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
B、排除其他致聋原因
C、纯音测定为感音性耳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8、听觉适应是指
A、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
B、一种器质性听觉器官损伤
C、是一种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D、强噪声下暴露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听力才能恢复
E、强噪声下暴露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问内听力才能恢复
19、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
A、听觉适应、听觉疲劳
B、听觉疲劳、听觉损伤
C、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
D、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
E、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
20、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
A、耳蜗底部受损
B、高频听力下降
C、低频听力下降
D、语频听力下降
E、以上都不是
2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
A、<20Hz
B、20~20000Hz
C、>20000Hz
D、200~2000Hz
E、>2000Hz
22、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划分,可分为
A、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
B、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
C、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D、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E、持续性噪声、脉冲噪声、电磁性噪声
23、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声压级大小
B、频谱特征
C、接触时间
D、接触方式
E、个体敏感性
24、1000Hz纯音听阈声压为
A、5μPa
B、10μPa
C、20μPa
D、40μPa
E、50μPa
25、噪声频率大于800Hz者称为
A、连续性噪声
B、脉冲性噪声
C、稳态噪声
D、非稳态噪声
E、高频噪声
26、热衰竭的发病机制可能是
A、体温调节障碍
B、脑部受热引起充血水肿
C、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D、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E、外周血管扩张和失水造成血循环量不足,引起脑缺血
27、中暑时,腓肠肌的痉挛是因为其
A、失水过多
B、过度紧张
C、失盐过多
D、体温过高
E、热量丢失
28、高温车间中暑抢救的首选措施是
A、物理降温
B、药物降温
C、给氧
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E、移出现场
29、热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
A、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大汗、肌肉痉挛
C、晕厥但体温不高
D、体温升高伴有高血压
E、剧烈头痛和意识丧失
30、夏季下列哪项农业劳动引起中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A、旱地作业
B、水田作业
C、密植高杆作物的大田劳动
D、农业机械驾驶室内
E、以上均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局部末梢循环为主的疾病。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这是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临床依据之一。严重者可累及近端指节,以至全手指变白。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拖拉机驾驶属于全身振动操作,全身振动指工作地点或坐椅的振动,由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振动的强度一般通过振幅和加速度来评价,振动的加速度越大,振动性白指的发病率越高,出现白指的时间越短。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和有关主要临床表现,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局部振动病。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多从手指远端向近端发展。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环境温度是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手臂振动病的发病和流行多在寒冷地区及寒冷季节。全身和局部手冷是振动性白指发作的重要条件。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其发作具有一过性和时相性特点,一般是在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痛,并由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变白部位界限十分明显。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影响振动对机体最主要的因素是振动的频率和强度(振幅和加速度)。此外还有接振时间、个体因素和操作方式 、环境温度和噪声。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手臂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査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对于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不等于8小时,需计算等效声级,噪声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9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等。设法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机器的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滤波器的特点分别称为A声级、B声级、C声级或D声级,在表示的时候分别用dB(A)、dB(B)等表示。A声级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用作噪声卫生评价的指标。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也采用A声级。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噪声对神经系统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在中等强度噪声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胃液分泌减少。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噪声性耳聋的诊断需要有明确的接触噪声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力损失,即可做出诊断。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査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髙。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出现“V”形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小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噪声按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释放(汽笛)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声压级指就是声音的强度,声压级越高,噪声的强度就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称为听阈声压,也称听阈,为20μPa。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据频率特性,稳态噪声可分为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800Hz)和高频噪声(主频率在800Hz以上)。
【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
2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热衰竭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机体不能有效代偿,致颅内供血不足而晕厥。
【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
2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暑时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和水过量丧失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发生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疼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多见,尤以腓肠肌痉挛疼痛最为常见。
2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中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应该是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然后再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
2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和水过量丧失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疼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多见。患者神志清楚,体温多正常。
【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
3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水田作业时,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适当的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与其它作业相比发生中暑的可能较小。
【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