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抢分点】2018公卫医师【逆袭之路】流行病学【墙裂推举】☨第9章☨
2018年01月25日 来源:来学网第九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一、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病因:又称危险因素(Risk factor),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二)、病因模型
病因模型是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
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简明、整体性强,但失之于笼统。
流行病学三角、轮状模型。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两个层次: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模型: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这就是病因网络模型。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因果关系。
4、因果联系方式: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以及直接/间接病因。
5、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1、充分和必要病因的概念
充分病因: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存在。
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充分而且必要病因;②必要但不充分病因;③充分但不必要病因;④不充分又不必要病因。
2、充分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1)、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不可能也不需要追求充分病因,而是测量危险因素“使疾病发生率升高”的程度。
(2)、对于一般的慢性病,从病的字面或定义上,我们不可能得到“必要病因”的启示。流行病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测量病因的必要性或必要程度,而不必刻意追求“必要病因”。
二、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1、假设演绎法
推理形式:
①演绎推理:得到假设H,并且如果H则证据E,所以推出证据E。
②归纳推理:获得证据E,并且如果H则证据E;所以假设H成立。
假设演义法的整个推论过程为:从假设演义地导出具体的证据,然后用观察或实验检验这个证据,如果证据成立,则假设就可成立。
2、Mill准则
(1)、求同法
是指在发生相同事件的不同群体之间寻找共同点,根据同种疾病的不同患者的共同特点,寻找可能的病因。
(2)、求异法
是指在事件发生的不同情况的不同群体之间寻找不同点。对群体而言,发病率高与低之间会有差异;对个体而言,发病与不发病会有差异。
(3)、同异并用法
某件事情与某因素之间的关联既符合求同法,又符合求异法。
(4)、共变法
如果某因素出现的频率或强度发生变化时,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随之变化,则该因素很可能与该事件呈因果关联。
(5)、剩余法
是指当某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时,把已知有关联的因素去掉后,仍不能排除的因素就有可能是病因。
(6)、归纳统计推理
三、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1、狭义的统计学关联(association):指分类资料的相关;广义的关联等同于相关,包括分类、等级和计量资料,即是有关联。
2、因果关联(causal association):暴露与疾病有时间先后顺序的相关,还排除了各种偏倚的干扰。
3、虚假关联
4、间接关联:
四、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
2、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1)、针对分类资料:0R(病例对照研究)、RR(队列研究)、预防分数PF(实验研究);
(2)、针对等级资料:剂量反应关系
(3)、针对群组资料:生态学相关
3、关联的可重复性: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可以重复观察到
(1)、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2)、可重复性使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3)、少数或个别研究的不同不能简单反驳因果假设。
4、关联的合理性
①对于关联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这相当于客观评价;
②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这相当于主观评价。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1)、实验性研究 > 观察性研究;
(2)、有对照研究 > 无对照研究;
(3)、个体分析 > 群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