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5分钟拿下中基最难的部分
2025年02月05日 来源:来学网中基应该是执医笔试15科中,最简单的一科了。
重点占分比值高的章节,比如脏腑、气血津液,都是容易理解,而后加强记忆,就可以搞定的。
但是还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章节,比如阴阳五行、病机治则。这种内容,就是理解了就会做题,绕不明白就做不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病机治则的难点内容
先来看几道22年、23年考生回忆还原的题目~
1、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
B.肠热便结
C.瘀血闭经
D.血虚闭经
E.热结旁流
A.真实假虚
B.真虚假实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因虚致实
2、患儿神疲困倦、腹胀便溏,食后胀甚,口黏,苔腻,属于
3、老年患者便秘,但大便不干,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属于
这也算是中基里面最难理解的两个问题,关于“虚实、寒热真假”以及“正治反治”的治则。
有答案了吗?如果你都能做对,就证明这部分内容掌握的很好啦(答案和视频讲解在文末)。如果觉得有难度,就把下面的相关知识点搞懂。
病机变化
1、虚实夹杂【理解记例子】
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又兼实邪为患。如脾虚湿滞;
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如外感热病中,热邪耗伤津液。
2、虚实真假【记前面的对应、理解记例子】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如热结旁流/食积泄泻;瘀血崩漏;湿热淋证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如脾虚腹胀/气虚便秘;血虚经闭;肾虚癃闭
3、阴阳格拒(寒热真假)【记前面的对应、理解病例表现】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面红(浮红如妆)、烦热、脉浮大无根-懒人医考。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身热、胸腹灼热、面色紫暗、气粗烦躁、舌红脉有力+四肢厥冷、脉象沉伏。
治则
1、正治: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原则。适用于没有假象者。
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故又称“逆治”。
这是最符合我们认知的一种治则。因为病性和征象一致,用药与其相反即可。我们怎么记呢?“整你” 正治=逆治!
用药就是以偏纠偏:
寒证用热药——寒者热之;
热证用寒药——热者寒之;
虚证用补药——虚则补之;
实证用泻药——实则泻之。
2、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lanrenyikao)。适用于病有假象者。
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从治”。
因为疾病出现了假象(和病性相反的征象),用药要与病性相反,但这时候药性就与外在征象一致了。
记住:“从犯” 反治=从治!。
后面的具体治法,我们只看真象,不管假象,用药依旧是以偏纠偏:
①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热因热用
真寒(阴盛)——用热药(热因热用)
②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寒因寒用
真热(阳盛)——用寒药(寒因寒用)
③“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塞因塞用
至虚(真虚)——用补药(塞因塞用、以补开塞)
④“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证——通因通用
大实(真实)——用泻药(通因通用、以通治通)
注意: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都可以结合病机的知识点,以病例给出题目,故需要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