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

2281.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 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资料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2289.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选出了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及工具。 3.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2290. 背景资料: 某大桥跨越深沟。桥梁中心点桩号为K66+468,起讫点桩号为K66+177~K66+757.5。桥梁跨径组成为[5×40+(65+120+65)+3×40]m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连续T形梁,桥梁全长580.5m。主桥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墩采用双薄壁,过渡墩采用薄壁空心墩,基础为桩基础;引桥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连续T形梁,引桥桥墩采用薄壁空心墩和圆柱式桥墩。桥台为扩大基础U形桥台和肋板台,肋板台基础为桩基础。其中主墩承台平面尺寸为22.75m(横桥向)×16.5m(顺桥向),高4.5m,单个承台C30混凝土方量1689.2m^3(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 主墩承台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工序A→绑扎钢筋、骨架→安装冷却管→架设模板→混凝土拌和浇筑→混凝土养护→工序B→基坑回填。 为预防主墩承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2)避免混凝土搅拌很长时间后才使用。 (3)加强模板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模板移动、鼓出等问题。 (4)基础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避免模板的不均匀沉降和脱模过早。 (5)混凝土浇筑时要振捣充分,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及时养护。 (6)采用遮阳凉棚的降温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 问题: 1.该桥属于大桥还是特大桥?说明理由。 2.写出工序A、工序B的名称。 3.该主墩承台的混凝土是否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4.补充主墩承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防治措施。
2291.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座高架桥,该桥的上部结构为30cm跨径的预应力小箱梁结构,共120片预制箱梁。 预制场设5个预制梁台座(编号1~5号)。采用1套外模、2套内模。每片梁的生产周期为10d,其中A工序(即钢筋工程)2d,B工序(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2d,C工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与移梁)6d。5个预制梁台座的预制梁横道图如图所示。 [2596_50.gif] 施工单位提供给监理工程师的另外一座小桥的施工网络计划如图所示。监理工程师审核中发现该施工计划安排不能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对该小桥施工工期的要求(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该小桥的Tt=60d)。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提出质疑时,施工单位解释由于该计划中的每项工作作业时间均不能够压缩,且工地施工桥台的钢模板只有一套,两个桥台只能顺序施工,若一定要压缩工作时间,可将西侧桥台基础的钻孔桩改为预制桩,但要修改设计,且需增加12万元的费用。监理工程师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该网络计划安排有不合理之处,要求对该小桥计划的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进行调整,使得小桥工期不超过60d。 [2596_51.gif] 问题: 1.计算5个台座120片梁预制的最短流水施工工期。 2.如果只有4个预制梁台座,计算120片梁预制的最短流水施工工期。所出现的不连续是什么? 3.如果有6个预制梁台座,同一台座预制梁之间连续吗?此时不连续是窝工还是间歇?计算其最短流水施工工期。 4.作为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应如何调整计划?所做的调整是调整工艺关系还是组织关系?
2294. 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施工工艺。摊铺水泥日进度1.5km(单向),其中一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划分布料网络。 (2)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 (3)确定松铺系数后,施工单位共用5d时间完成摊铺土任务。每日摊铺土2.5km。 (4)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 (5)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6)为保证拌和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和。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和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 (7)拌合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8)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问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根据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分为哪几类? 2.本项目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完备?为什么? 3.请指出本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进行纠正。
2299.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全长28km,路面结构形式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该公路通车三年左右,全线较多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出现裂缝,裂缝以横向裂缝为主,部分水泥混凝土面板发生了断板现象。建设单位注意到,挖方路段比填方路段的裂缝及断板现象更加严重。建设单位立即成立了调查小组,对该项目设计图纸、施工过程、试验记录、监理日志等进行全面分析。经过分析总结,认为产生裂缝及断板的原因是: (1)全线超载比较严重,尤其是运煤车较多。 (2)由于挖方多为石质挖方,路基多为坚硬的砂岩,根据设计图纸,为了节约造价,位于挖方路段的路面基层采用1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比填方路段的基层减薄了10cm。基层的厚度及强度不足是造成断板及裂缝的原因之一。 (3)挖方路段地下水较丰富,且地下水的毛细现象严重。 (4)石质挖方路段多采用放炮施工,路基顶面没有形成平整的横坡。 (5)根据施工记录,夏季施工时温度较高,加上施工单位切缝设备不足,导致切缝不及时。 (6)切缝深度过深,导致断板。 (7)由于该路段附近水源紧张,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没有在基层上洒水,或洒水不够。 (8)进行混凝土面板灌缝处理的沥青热稳定性差、易流淌。 (9)基层标高控制不严,部分标高超过基层设计标高1.5cm。 (10)不同路段的集料的含水量不一致。施工时没有根据集料的含水量调整配合比。 (11)夏季施工没有进行覆盖养护。 问题: 1.请分析建设单位关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开裂和断板的原因,改正其中错误之处。 2.请从混凝土强度、路面排水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上面原因中第(7)~(10)条为什么是产生混凝土开裂或断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