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病例摘要】朱某,女,57岁,工人。于2010年10月9日就诊。
患者于4年前出现全身乏力,伴有反复双下肢抽筋,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血肌酐约200μmol/L,尿素氮约12mmol/L,开始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后通过服中药汤剂,尿检转阴,且一直未复发,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1年前始出现双下肢间断水肿,且感觉明显较别人怕冷,入院前3个月因不小心跌倒一次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腰酸痛、尿频、尿急,乏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夜尿多。查体:T36.7℃,P89/min,R20/min,BP140/95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质淡有齿痕,脉象沉弱。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9/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全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肿。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辅助检查:尿蛋白(+++);双肾ECT检查:肾小球滤过率为27ml/min;血肌酐400μmol/L(参考范围:40~133μmol/L)。
【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
基本资料:朱某,女,57岁,工人。于2010年10月9日就诊。
主诉:全身水肿4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患者出现全身乏力,伴有反复双下肢抽筋,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血肌酐约200μmol/L,尿素氮约12mmol/L,开始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后通过服中药汤剂,尿检转阴,且一直未复发,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1年前始出现双下肢间断水肿,且感觉明显较别人怕冷,入院前3个月因不小心跌倒一次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腰酸痛、尿频、尿急,乏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夜尿多。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无肝炎结核病史。
过敏史:否认。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6.4℃,P94/min,R20/min,BP165/105mmHg。
发育正常,营养差,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质淡有齿痕,脉象沉弱。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9/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全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Ⅱ度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尿蛋白(+++);双肾ECT检查:肾小球滤过率为27ml/min;血肌酐400μmol/L(参考范围:40~133μmol/L)。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腰瘦痛、尿频、尿急,乏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中医诊断为水肿。根据患者腰酸痛、尿频、尿急,乏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夜尿多。舌质淡有齿痕,脉象沉弱,辨证为脾肾虚证。
病因病机分析:慢性肾衰竭多因慢性肾脏病发展而来,久病脾肾受伤,气化不足、脾主健运,主四肢肌肉,肾主纳气,主温煦固摄,脾肾气虚,不能充养,故乏力少气,面色白无华。健运失常,腐熟无力,气机升降失常,故纳差腹胀,脾虚水谷运化无力,故大便偏稀。肾司二便,便稀的原因与肾虚亦有一定关系。肾气不足,气化不及,故夜尿多,腰膝酸痛。气虚不能化水,水湿内停,故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或饮亦不多,舌质淡,有齿痕。脉沉弱为脾肾气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全身水肿4年,加重3个月。腰酸痛、尿频、尿急,乏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夜尿多。
2.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全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Ⅱ度指凹性水肿。
3.辅助检查:尿蛋白+++;双肾ECT检查:肾小球滤过率为27ml/min;血肌酐400μmol/L(参考范围:40~133μmol/L)。
西医鉴别诊断:与急性肾衰竭鉴别。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50ml/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急骤发生的尿毒症,亦有呈非少尿型者(尿量>1000ml/d)。处理及时、恰当,肾功能可恢复。病情复杂、危重患者或处理不当时可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致死。急性肾衰竭包括下述3种情况:①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致使肾血灌注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②肾后性氮质血症。由于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致使尿路发生急性梗阻,导致少尿和血尿素氮(BUN)升高。③肾性急性肾衰竭。由于肾实质疾患所致,见于重症急性肾小球疾患、急性间质一小管性疾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血管疾患和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使两肾功能急剧恶化者,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多见。
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脾肾气虚)
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肾仙汤加减。
党参10g,黄芪50g,白术15g,茯苓30g,木香10g,砂仁6g,薏苡仁20g,山药20g,续断10g,桑寄生30g,杜仲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食辛辣。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调养、营养治疗、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及对症治疗等。其中低蛋白饮食及饮食调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应根据情况调节应用。中药大黄及其制剂,具有改善健康肾组织的高代谢状态、减轻残余肾单位增生、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等作用,故应用后能够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的使用,能降低血压、减轻肾小球硬化、降低蛋白尿等;长期使用碳酸氢钠,可纠正酸中毒、减少氨的形成、改善蛋白质及尿酸代谢等;应用磷结合剂及低磷饮食等,均有利于减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进程。
3.替代疗法 替代疗法,包括胃肠透析、直结肠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应根据病情及适应指征选用。
4.肾移植治疗 肾移植治疗,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据适应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