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孙某,女,37岁,工人,已婚。2011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月经淋漓不尽11天。
现病史:患者11月9日起出现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色暗有血块,淋漓至今未止,小腹胀痛,自服云南白药3天无缓解,未经系统检查及治疗,3日来诊。现症见:月经量时多时少,经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纳寐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及结核病史。
过敏史:未发现。
婚育史:25岁结婚,孕2产1,工具避孕。5~6天/28~30天,量中等,色红,无血块。末次正常月经2011年10月12日。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6.8℃,P80/min,R21/min,BP120/70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精神可。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白,脉涩。
皮肤黏膜淋巴结:皮肤无黄染,无瘀斑及出血点,眼睑口唇黏膜无苍白。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颈部: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甲状腺常大,其他无异常。
胸腹部:无异常。
脊柱四肢:脊柱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活动自如。
神经系统:无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畅,见少量血液自宫口流出,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附件(-)。
血常规:白细胞6.9×10
/L,红细胞3.0×10
/L,血红蛋白110g/L。血β-HCG2.0μg/L。B超: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子宫内膜0.6cm)。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月经淋漓11天至今未止,中医诊断为崩漏。根据患者月经淋漓流血至今未止,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白,脉涩,辨为血瘀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近几月因家事常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生瘀。瘀血内阻,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故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净,发为崩漏。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故见经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血色暗夹块。肝经气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小腹胀痛。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白,脉涩,均为血瘀内阻之象。
二、诊断依据
1.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正常月经2011年10月12日,带下正常。现阴道不规则流血11天。
2.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畅,见少量血液自宫口流出,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附件(-)。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9×10
/L,红细胞3.0×10
/L,血红蛋白110g/L。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μg/L。B超: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子宫内膜0.6cm)。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妊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生殖道感染及肿瘤、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及宫内节育器或异物引起的子宫不规则出血,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生殖道出血鉴别。与妊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如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等多有停经史,妊娠试验或血β-HCG多异常及B超检查可作鉴别。生殖道感染及肿瘤引起的生殖道出血可以借助妇科检查及B超以资鉴别。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需详细询问病史,宫内节育器或异物引起的子宫不规则出血B超检查可做鉴别。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生殖道出血多有病史、原发病症状,如血液病、肝病等,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临床多可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崩漏(血瘀证)
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0g,白芍12g,熟地10g,蒲黄炭10g,五灵脂10g,香附6g,陈皮6g,生甘草6g,三七粉(冲服)3g,益母草15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调护:适劳逸,畅情怀,讲卫生防感染。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卧床休息。
2.止血 可选用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一次,共5天,停药后促使子宫内膜全部脱落。
3.调整月经周期 撤药性出血第5日起应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调整月经周期。
4.必要时行诊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