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一名27岁男青年因心悸、严重头痛、过度疲劳与不适,游走性肌肉关节痛,以及周围神经根神经症状来就医,他自述已患病6周,丝毫没有缓解迹象,因不能工作而感到很沮丧。病历记录显示他以前有过相同病史。他3个月前有过一次野营旅游,回来2周后腿上出现红疮,但他记忆中未被硬蜱叮咬过。红疮微微隆起,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圆形皮损,外缘鲜红,中央呈退行性病变,发热,直径大约5cm,约3周后消退。在皮损刚出现后,检测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结果呈阴性。在本次检查过程中,医生决定让病人住院治疗,对他进行脊椎穿刺和系列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中有淋巴细胞,没有发现中性粒细胞。
  1. 最可能的疾病是
    A.
    (来学网)猩红热
    B.
    (来学网)恙虫病
    C.
    (来学网)麻疹
    D.
    (来学网)莱姆病
    E.
    (来学网)皮肤炭疽
  2. 哪项检查可用于确诊
    A.
    (来学网)ELISA法检测病原体抗体的存在
    B.
    (来学网)在特殊培养基上分离培养该病原体
    C.
    (来学网)直接镜检
    D.
    (来学网)用凝集实验检测脑脊液或尿液中病原体抗原
    E.
    (来学网)通过皮肤试验检测病人对病原体产生的细胞免疫
  3. 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
    (来学网)恙螨叮咬
    B.
    (来学网)接触传播
    C.
    (来学网)硬蜱叮咬
    D.
    (来学网)吸入含病原体的尘埃
    E.
    (来学网)鼠蚤叮咬
正确答案:
(1)D
(2)A
(3)C
答案解析:
1.病人的早期皮损是典型的人类慢性移行性红斑(ECM),其他症状是典型的莱姆病二期。病人的病史并不异常:①他不能回忆起是否被虫叮咬过,原因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大多是硬碑的若虫,若虫非常小(大约铅笔芯大),许多病人不会注意它,难以回忆起被虫叮咬过;②早期疏螺旋体的血清抗体为阴性,直到莱姆病一期晚期,即在慢性移行性红斑出现后2~4周,IgM抗体才形成,IgG抗体出现则更晚。皮损的特点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症状明显不同。
2.由于伯氏疏螺旋体生长速度太慢,在莱姆病的整个病程中数量较少,因此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一般不做,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鞭毛抗原的抗体,在莱姆病后的3周和6周出现最大值。但是,针对高特异性OspA、OspB等抗原的抗体一直到病程一期或更晚才出现。
3.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是鹿蜱。此蜱生活史可达2年以上,夏末时6条腿的幼虫孵出,秋季幼虫寄生于白足田鼠并具有传染性。来年春季,幼虫蜕皮成为8条腿的若虫,若虫寄生于人和田鼠,将伯氏疏螺旋体传播给宿主。夏末若虫再度蜕皮为成虫并寄生于白尾鹿和人体。成虫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为若虫的二倍多。人被若虫或成虫叮咬均可感染,但被这些微小的若虫叮咬时不易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