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常用眼药剂型及给药方式有 ( )
  • A.
    (来学网)滴眼液
  • B.
    (来学网)眼膏
  • C.
    (来学网)眼周注射
  • D.
    (来学网)眼内注射
  • E.
    (来学网)眼静脉注射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1. 滴眼液
滴眼液是最常用的眼药剂型,通常滴入下方结膜囊内。一般滴眼液每滴约25-30μl(微升),而结膜囊泪液容量最多为10μl,实际上只有较少的眼药保留在眼结膜囊内。因此,常规治疗每次只需滴一滴眼药即可。正常状况下,泪液以每分钟约16%的速率更新,滴眼4分钟后只有50%的药液仍留在泪液中,10分钟后则只剩17%。所以,为促进药液的眼部吸收又不被冲溢出眼外,患者再滴眼药的最短间隔应为5分钟。滴药后按压泪囊部以及轻轻闭睑数分钟可以减少药物从泪道的排泄、增加眼部吸收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2. 眼膏
为增加眼药与眼表结构的接触时间,可选用眼膏。眼膏通常以黄色的凡士林、白色的羊毛脂和无色的矿物油作为基质,又称油膏。由于这些基质均为脂溶性的,因此可以明显增加脂溶性药物在眼部的吸收。大多数水溶性药物在眼膏中呈微晶粒形式存在,只有眼膏表面的药物可融入泪液中,限制了这类药物在泪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眼膏的另一大优点是在眼表病损如角膜上皮缺损时,可起润滑和衬垫作用,减缓眼刺激症状。
3.眼周注射
眼周注射包括球结膜下注射、球筋膜下注射(球旁注射)和球后注射等,其共同的特点是避开了角膜上皮对药物吸收的屏障作用,一次用药量较大(常为0.5-1.0毫升),可在眼局部达到较高药物浓度,尤其适于低脂溶性药物。球结膜下注射的药物吸收主要通过扩散到达角膜基质层和角膜缘组织入眼内,作用于眼前段病变;球筋膜下注射主要经巩膜渗入,适用于虹膜睫状体部位的病变。球后注射可使药物在晶状体虹膜以后部位达到治疗浓度,适用于眼后段及视神经疾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眼周注射存在有眶内球外组织结构甚至眼球可能损伤的危险性。
4.眼内注射
眼内注射最大的优点在于可立即将有效浓度的药物注送到作用部位,所需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均很小且疗效较好,主要适用于眼内炎症、感染、视网膜黄斑疾病等治疗。给药方式包括前房内注射,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腔内注射,以及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的灌注液内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