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触诊是重要的腹部检查手法。检查时被检查者宜低枕平卧,双下肢屈曲稍分开,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者,右手前臂与被检查者腹部在同一平面,手温暖,全手掌放于腹部,自左下开始逆时针方向检查,动作轻柔,可以边检查边交谈,分散被检查者注意力以减少腹肌紧张,检查压痛及反跳痛时注意被检查者的面部表情,原则上先触诊未诉疼痛部位。
1.腹壁紧张度
(1)局限性腹壁紧张:见于炎症波及局部腹膜;
(2)普遍性腹壁紧张
1)板状腹:见于弥漫性腹膜炎,由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
2)揉面感:见于干性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2.压痛和反跳痛
(1)局部压痛:正常腹部触压时没有疼痛感。压痛来自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对病变部位具有提示作用。
1)McBurney点压痛: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压痛,见于阑尾炎。
2)Murphy征: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和肋弓交界处,余四指与肋骨垂直交叉,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弓下,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吸气,有炎症的胆囊碰到拇指按压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被检查者突然终止呼吸,表情痛苦,称为Murphy征阳性,见于胆囊炎。
(2)反跳痛:腹部触诊出现压痛时,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果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是炎症累及腹膜壁层的征象,见于腹膜炎和腹腔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腹膜炎时患者可同时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称为"腹膜炎三联征"。
3.腹腔脏器触诊
(1)肝脏触诊:触诊肝脏时,右手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示指和中指末端与肋缘平行放置于脐右侧,如估计被检查者肝脏巨大或叩诊提示肝脏巨大,应从右下腹部开始触诊。检查前,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并按照检查者的要求进行呼气和吸气,以配合检查者的触诊。在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下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下移的肝缘。如果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上述的动作。如此反复,直到触及肝脏或肋缘。肝下缘触诊需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上分别进行。可采用双手触诊。
注意:以示指前端桡侧进行触诊;勿将腹直肌和肾脏误认为肝脏;手指上抬速度要慢于吸气速度。触到肝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边缘情况、搏动、摩擦感、震颤等。
肝肿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3)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肋下≤1cm,剑下≤3~5cm,上下径9~11cm。
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
局限性肿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2)脾脏触诊:触诊脾脏时,一般先用单手自左下腹向肋缘触摸,如不能摸到,可采用双手触诊。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左手放在被检查者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使示指和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于肋缘。嘱被检查者按照检查者的要求进行腹式呼吸,以配合检查者的触诊(方法见肝脏触诊)。在吸气时触到脾脏下缘提示脾大。如估计被检查者脾脏巨大或叩诊提示脾脏巨大,则检查应当从下腹部开始。如果平卧位没有触及脾脏,可嘱被检查者右侧卧位进行触诊(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使腹壁放松)。检查方法同上。
注意:脾脏位置较浅,手法宜轻,用力过大可能将脾脏推入腹腔深部,或影响脾脏随呼吸下降,导致漏检。触及脾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
脾肿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又称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3)第三测量:又称丁戊线。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结果以正值表示,反之以负值表示。
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脾脏显著肿大时,记录第二、三测量。
轻度肿大(肋下<2cm):见于肝炎、伤寒、急性疟疾、粟粒性结核、脓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度肿大(不过脐):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重度肿大(过脐或腹中线):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疟疾、黑热病等。
(3)胆囊触诊:可采用单手滑动触诊法。正常人不能触及。
(4)肾脏触诊:一般不进行。
4.腹部包块 正常腹腔可能触到的脏器:腹直肌肌腹及腱划、第1~4腰椎、骶骨岬、乙状结肠、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肝下缘、腹主动脉、充盈的膀胱、妊娠子宫等。
触及包块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搏动、与腹壁的关系。
腹壁肿物与腹腔内肿物的鉴别:嘱被检查者仰卧抬头,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为明显,提示为腹壁肿物。反之,不明显或消失提示肿块在腹腔内。
5.液波震颤 被检查者平卧,医生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贴于腹壁的手掌随叩击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为液波震颤,见于大量腹水,腹水量常在3000~4000ml以上。为防止震动波沿腹壁传导出现假阳性,可嘱患者(或第三人)用手掌尺侧缘轻压在脐部。
6.振水音 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震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也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正常人出现在餐后或饮大量液体时。如果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仍有振水音存在,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