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毕业后干过五六份工作,月薪都不到2000元,她认为这些低工资的工作没有价值,每份工作都只干1个多月,频繁辞职。前段时间因工作与主管产生冲突,一开始只是迎面遇见时低头不打招呼,逐渐变成不想再跟主管遇见,一旦遇见就有些紧张,好像有把柄被人抓住似的。每周例会上也不敢发言,当汇报工作进展时,感觉紧张、手心出汗,生怕主管或其他同事提问,近来担心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差,在谈工作时总是希望赶紧讲完,能不说的就不说。脾气变得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难以入睡,有时半夜醒来,头痛、头晕,心烦,近来常找理由不参加公司周例会。
求助者有一次在茶水间听到同事聊天,提到刚来的一个新员工,一个同事说"她是大专毕业,没什么本事",另一同事说"公司现在招人的水准越来越低了,以后找机会我也走了,再待下去自己也快没档次了"。求助者想到自己的大专文凭,发现在别人眼里学历依然很看重,觉得自己在人面前更抬不起头来,也更不愿意与入交流。为此,求助者曾去过综合医院诊治,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医生建议去心理门诊,因此来做心理咨询,希望自己的纠结得到缓解。
  1. 该求助者的主要情绪问题包括( )。
    A.
    (来学网)焦虑
    B.
    (来学网)抑郁
    C.
    (来学网)强迫
    D.
    (来学网)恐怖
  2. 该求助者的主要身体症状包括( )。
    A.
    (来学网)失眠
    B.
    (来学网)头痛
    C.
    (来学网)出汗
    D.
    (来学网)心烦
  3.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
    A.
    (来学网)频繁辞职
    B.
    (来学网)自卑
    C.
    (来学网)与主管争执
    D.
    (来学网)回避他人
  4. 该求助者心理冲突性质属于( )。
    A.
    (来学网)常形
    B.
    (来学网)与现实相关
    C.
    (来学网)变形
    D.
    (来学网)与道德相关
  5. 对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的判定是( )。
    A.
    (来学网)轻度受损
    B.
    (来学网)中度受损
    C.
    (来学网)重度受损
    D.
    (来学网)没有受损
  6. 对该求助者初步的诊断是( )。
    A.
    (来学网)一般心理问题
    B.
    (来学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
    (来学网)严重心理问题
    D.
    (来学网)精神病性问题
  7. 该求助者压力包括( )。
    A.
    (来学网)生物性压力
    B.
    (来学网)叠加性压力
    C.
    (来学网)精神性压力
    D.
    (来学网)社会性压力
  8. 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包括( )。
    A.
    (来学网)低工资的工作没任何价值
    B.
    (来学网)生怕主管和同事提问
    C.
    (来学网)别人肯定瞧不起自己学历低
    D.
    (来学网)别人总在议论自己
  9. 合理情绪疗法使用的技术包括( )。
    A.
    (来学网)产婆术式辩论
    B.
    (来学网)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C.
    (来学网)家庭作业
    D.
    (来学网)自我管理程序
  10. 对该求助者频繁地更换工作,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
    (来学网)劝其增加意志品质
    B.
    (来学网)批评其不负责任
    C.
    (来学网)给其具体指导意见
    D.
    (来学网)接纳其行为表现
正确答案:
(1)AB
(2)ABC
(3)BD
(4)ABD
(5)B
(6)C
(7)B
(8)AC
(9)ABCD
(10)D
答案解析:
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本案例中,求助者汇报工作进展时"感觉紧张、手心出汗"属于焦虑的表现;而学历低感觉自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愿意与人交流,则属于抑郁。
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头痛、失眠、出汗。选项D的心烦属于情绪症状,应予排除。
3.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是求助者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这些低工资的工作没有价值),导致频繁辞职。又因与主管产生冲突,进而对主管有意回避,在汇报工作时,会引发其负性情绪(焦虑),与人交往时会产生暴躁情绪;并进而出现失眠、头痛、出汗等躯体症状。还由于求助者认为自己学历低而产生自卑心理,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更不愿意与人交流。且上述症状出现后持续时间较长,心理问题的内容有所泛化(脾气变得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社会功能受损(常找理由不参加公司周例会、更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4.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心理冲突性质的掌握情况。心理冲突的性质,从现象或事实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常形与变形。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而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有直接关系(与主管产生冲突),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求助者认为不想遇见主管、工作能力差是不道德的),因此,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
5.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社会功能判定的掌握情况。一般认为,社会功能轻微受损者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社会功能中度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的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做部分工作,或对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社会功能重度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对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在工作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人际交往(逐渐变成不想再跟主管见面),工作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每周例会上也不敢发言、常找理由不参加公司周例会),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社会功能属于中度受损。
6.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是求助者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这些低工资的工作没有价值),导致频繁辞职。又因为与主管产生冲突,进而对主管有意回避,在汇报工作时,会引发其负性情绪(焦虑),与人交往时会产生暴躁情绪;并出现失眠、头痛、出汗等躯体症状。还由于求助者认为自己学历低而产生自卑心理,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更不愿意与人交流。上述症状出现后持续时间较长,心理问题的内容有所泛化(脾气变得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社会功能受损(常找理由不参加公司周例会、更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7.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健康心理学中叠加性压力的掌握情况,压力源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1)生物性压力源,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气温变化等;(2)精神性压力源,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第二类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社会交往不良)。叠加性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如下两类:(1)同时性叠加压力,指的是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俗称"四面楚歌"。(2)继时性叠加压力,指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前一个压力适应过程的搏斗阶段或衰竭阶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面临的压力属于叠加性压力:(1)不良的认知方式导致的压力(认为低工资的工作没有价值);(2)与上司关系问题带来的压力(因跟主管产生冲突逐渐变成不想再跟主管见面);(3)工作中承担的压力(每周例会上也不敢发言、常找理由不参加公司周例会);(4)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认为自己学历低,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愿意与人交流)。
8.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而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则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是:(1)"低工资的工作没任何价值"(选项A),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属于过分概括化。(2)"别人肯定瞧不起自己学历低"(选项C)则是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认定学历低必定会让别人瞧不起。选项B的"生怕主管和同事提问"不属于非理性观念。选项D的"别人总在议论自己"在案例中并无提及。
9.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中修通阶段常用技术的掌握情况。修通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阶段。所谓修通,就是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咨询师应用各种方法与技术,以修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为中心进行工作,这是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常用的方法有:(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与不合理的信念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进行辩论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该技术也是修通阶段常采用的技术,旨在帮助求助者停止传播不合理信念,其具体步骤可分为三步:第一步,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第三步,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3)家庭作业。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次咨询性辩论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RET自助表(RET 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ational Self-Analysis,RSA)。(4)其他方法。这主要是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的方法,如自我管理程序(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停留于此"技术(鼓励求助者待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10.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中尊重是平等,是礼貌,是信任,是真诚,是保护求助者的隐私,等等。尊重的心理学核心和本质含义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既接纳求助者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既接纳和咨询师相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和咨询师完全不同的一面,既接纳咨询师喜欢、赞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咨询师厌恶、反对的一面,既接纳求助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因此,本案例中针对该求助者频繁地更换工作,心理咨询师无论是对其进行劝说、批评还是给予意见都是不恰当的,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