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3岁,大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由于工作出色,29岁时就被破格评为副教授。求助者一直全心追求事业,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直到一年前才经人介绍结识了现在的女友。随着了解的加深,求助者觉得女友各方面都很优秀,于是在三个月前向女友正式求婚。谁知,女友要求求助者把自己的名字加在求助者所有住房的房产证上,否则就拒绝结婚。求助者觉得女友的要求太过分,拒绝了女友的要求,两人随即陷入冷战。正在求助者为感情问题烦恼的时候,又在职称评定中未能如愿评上教授,这让求助者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三个多月来,求助者经常郁郁寡欢,烦躁,食欲下降,经常失眠,时有头痛、头晕,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找借口不去参加大学毕业10周年的同学聚会。求助者的领导担心他一直这样消沉下去,劝说他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家中长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好强,追求完美。
  1. 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
    A.
    (来学网)强迫
    B.
    (来学网)恐惧
    C.
    (来学网)烦躁
    D.
    (来学网)情绪低落
  2. 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A.
    (来学网)头痛
    B.
    (来学网)食欲下降
    C.
    (来学网)头晕
    D.
    (来学网)睡眠问题
  3. 该求助者所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包括( )。
    A.
    (来学网)与女友冷战
    B.
    (来学网)工作效率下降
    C.
    (来学网)未评上职称
    D.
    (来学网)无法参加同学聚会
  4. 该求助者承受的压力属于( )。
    A.
    (来学网)单一性生活压力
    B.
    (来学网)叠加性压力
    C.
    (来学网)破坏性压力
    D.
    (来学网)精神性压力
  5.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
    A.
    (来学网)与女友冷战
    B.
    (来学网)未评上职称
    C.
    (来学网)人格特征
    D.
    (来学网)情绪困扰
  6. 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
    A.
    (来学网)人格特征
    B.
    (来学网)体检报告
    C.
    (来学网)病程长短
    D.
    (来学网)认知倾向
  7.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最可能是( )。
    A.
    (来学网)一般心理问题
    B.
    (来学网)严重心理问题
    C.
    (来学网)躯体性疾病
    D.
    (来学网)精神病性问题
  8. 评估该求助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包括( )。
    A.
    (来学网)EPQ
    B.
    (来学网)SCL-90
    C.
    (来学网)SAS
    D.
    (来学网)LES
  9. 在咨询过程中,该求助者认为自己现在的问题全部都是由于女友过于看重物质条件和单位领导不公平造成的,这说明该求助者出现了阻抗,其阻抗的表现形式属于( )。
    A.
    (来学网)理论交谈
    B.
    (来学网)情绪发泄
    C.
    (来学网)假提问题
    D.
    (来学网)心理外归因
  10. 在本案例中,面对求助者的阻抗,心理咨询师应该( )。
    A.
    (来学网)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B.
    (来学网)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C.
    (来学网)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D.
    (来学网)使用咨询技巧来突破阻抗
  11.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擅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求助者,但该求助者不相信此种疗法,这说明该求助者对于这位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不适宜的,这种不适宜属于( )。
    A.
    (来学网)欠缺型
    B.
    (来学网)忌讳型
    C.
    (来学网)冲突型
    D.
    (来学网)怀疑型
  12. 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
    A.
    (来学网)受教育程度高
    B.
    (来学网)人格正常
    C.
    (来学网)信任度高
    D.
    (来学网)智力正常
正确答案:
(1)CD
(2)ABCD
(3)AC
(4)B
(5)ABC
(6)BD
(7)B
(8)BC
(9)D
(10)ABCD
(11)C
(12)BCD
答案解析:
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本案例中,求助者因房产证的署名问题与女友陷入冷战,加上未能如愿评上教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有"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烦躁",但没有强迫和恐惧。
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经常失眠,时有头痛、头晕"。
3.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验技能中生活事件概念的掌握情况。生活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的社会生活的变动,需要一定心理适应的事件。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方面:一是家庭生活方面,二是工作学习方面,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诱因有两点:(1)房产证的署名问题与女友陷入冷战。(2)未能如愿评上教授。因此,负性生活事件有两个方面:与女友冷战、未评上职称。选项B和D则是求助者心理问题引发的结果。
4.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健康心理学中压力源种类的掌握情况。压力源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1)生物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2)精神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2)叠加性压力。叠加性压力有两类,第一类为同时性叠加压力,是指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俗称"四面楚歌"),第二类为继时性叠加压力,是指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俗称"祸不单行")。(3)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遭遇战争、大地震、空难、攻击、绑架、强暴等。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相继遭遇两大负性生活事件:与女友冷战以及未评上职称,故产生的压力为继时性叠加压力。
5.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是求助者遭遇两大负性生活事件(与女友冷战以及未评上职称),而求助者的人格特点("好强,追求完美")则是间接诱因。根本原因可能是求助者的认知偏差所致。选项D的情绪困扰是心理问题的后果而非原因。
6.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娱乐活动及自我描述等。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1)求助者遭遇两大负性生活事件(与女友冷战以及未评上职称),(2)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为了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需要了解求助者病程的持续时间、心理问题内容的泛化程度及求助者的认知特点(是否存在不合理信念)。由于案例中,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好强,追求完美")、病程的持续时间(三个多月)、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工作效率下降")、心理问题泛化程度("找借口不去参加大学毕业10周年的同学聚会")均已提及,故需要进一步询问求助者对上述问题的看法,看其是否存在不合理信念。此外,由于求助者存在头痛、头晕、失眠、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因此,还需了解求助者的既往病史,即最近的体检报告,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7.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遭遇两大负性生活事件(与女友冷战以及未评上职称)、持续时间虽不长(3个月前),但是心理问题的内容已泛化("不去参加大学毕业10周年的同学聚会")且社会功能中度受损("工作效率下降"),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求助者能主动求医,故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8.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掌握情况。咨询师应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案例中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上抑郁、烦躁(焦虑),并伴有躯体上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食欲下降、失眠、头痛),同时社会功能中度受损,因此选用的测验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察。90项症状清单(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SDS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SAS用于评定病人焦虑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则用于对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求助者。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咨询师可以通过SCL-90、SAS和SDS三种测验评定求助者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得分,用以反映求助者在临床症状上的严重程度。LES用于反映求助者承受的精神压力的大小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不符合题意,不能选。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全称为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EPQ是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N)和精神质(P)三个个性维度,可用于评定求助者的人格特质,故也不符合题意。
9.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阻抗概念的掌握情况。阻抗,本质上是对心理咨询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是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阻抗在个体讲话程度上有三种表现形式,沉默、寡言和赘语,以沉默尤为突出。(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求助者通过会谈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来表现他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抗,常见的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等。(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该阻抗是通过求助者语言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体现,它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心理外归因"指求助者将其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其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它严重阻碍了求助者的自我反省,使其将一切错误客观化,并将所有责任推给外界,而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而"健忘"指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议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它是求助者对于某种痛苦经历长期压抑的结果,故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特别是当咨询师竭力启发求助者去唤起某种痛苦记忆时,对方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遗忘。"顺从"指求助者对咨询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使后者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而且也使咨询师感到无所适从,结果是咨询师无法为其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由于顺从所具有的隐蔽特点,常使咨询师不易发觉求助者潜在的阻抗作用。"控制话题"指求助者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这样做也是为了减轻其因谈论不愿谈论的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最终暴露"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使咨询师感到措手不及,从而借以表达他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和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认为自己现在的问题全部都是由于女友过于看重物质条件和单位领导不公平造成的,其表现形式为属于"心理外归因"(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10.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阻抗现象处理的掌握情况。阻抗是抵抗咨询的力量,咨询师遇到阻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1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转介的掌握情况。如果求助者和咨询师不能很好地匹配或不适宜时,就要考虑转介。不适宜的情况有三类:(1)欠缺型,是指由于咨询师的训练重点不一,擅长的内容不一,因而,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不擅长;(2)忌讳型,是指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情感方式上可能对某些人、某些咨询内容,持有某种程度的敏感、偏见、忌讳;(3)冲突型,是指咨询师和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某种不协调,甚至存在明显的冲突(有些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态度),一旦咨询师意识到咨询关系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咨询师应该主动加以处理,努力调整咨询关系的匹配程度,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在本案例中,如果求助者不相信此种疗法,咨询师便不能使用该方法进行咨询,属于冲突型。注:没有怀疑型的说法。
1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的匹配的掌握情况。一般地说,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智力正常。求助者应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年龄适宜。一般地,青年人比其他年龄的求助者更适合心理咨询。当然并不是别的年龄段就不适宜咨询,每个年龄段就适宜性而言都有长处和短处。(3)内容合适。并不是任何与心理有关的问题都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4)人格正常。求助者应无明显的人格障碍。(5)动机正确。求助者有无咨询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6)信任度高。求助者对咨询、咨询师以及咨询师所持理论和方法应抱有较高的信任度。(7)行动自觉。求助者应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8)匹配性好。这是就求助者与咨询师的相互接受程度而言的。